Linux系统核心目录结构

Linux系统的目录结构遵循文件系统层次结构标准(FHS),这使得不同发行版之间保持了良好的一致性。其主要设计理念是通过目录分类来分离系统核心文件、用户文件、配置文件和可变数据,从而简化权限管理和故障排查。

以下是Linux系统核心目录结构的表格展示:

目录路径主要功能与用途描述常见内容/示例
​/​文件系统的起点,所有目录和文件的根目录。包含整个系统所有的基础目录。
​/bin存放所有用户都可使用的基础命令,这些命令是系统启动和恢复所必需的。ls, cp, cat, mv, bash等。
​/boot存放系统启动所需的文件内核 (vmlinuz), 引导加载程序 (如GRUB), initramfs
​/dev包含设备文件,用于访问计算机硬件或虚拟设备。/dev/sda(硬盘), /dev/tty(终端), /dev/null(空设备)。
​/etc存放系统和应用程序的配置文件/etc/fstab(文件系统表), /etc/passwd(用户账户), 网络配置、服务配置等。
​/home普通用户的主目录,每个用户通常有一个独立的子目录存放个人文件。/home/username(用户个人文件、配置等)。
​/lib存放系统核心共享库文件,这些库文件是/bin/sbin中程序运行所必需的。共享库文件(如 .so文件)。
​/media用于自动挂载可移动设备的目录。U盘、光盘等插入后常自动挂载于此。
​/mnt供系统管理员临时手动挂载文件系统的目录。临时挂载另一个硬盘分区或网络共享。
​/opt用于安装第三方或大型可选软件包/opt/google/chrome/
​/proc虚拟文件系统,提供内核和进程的实时信息,内容存储在内存中。/proc/cpuinfo(CPU信息), /proc/meminfo(内存信息)。
​/root系统管理员(root用户)的主目录root用户的个人文件和配置。
​/sbin存放供系统管理员使用的系统管理命令,通常需要root权限执行。fdisk, ifconfig, reboot, shutdown等。
​/tmp存放临时文件,所有用户可读写,​系统重启后文件通常会被清除程序和用户创建的临时文件。
​/usr存放用户应用程序和文件​(”Unix System Resources”),包含多个重要子目录:
↳ /usr/bin非系统运行所必需的用户命令python, gcc等。
↳ /usr/sbin非系统运行所必需的系统管理命令sshd等。
↳ /usr/lib应用程序的共享库文件
↳ /usr/local用户手动编译安装的软件的默认位置。本地编译的软件。
↳ /usr/share存放架构无关的共享数据,如文档、图标、字体等。
​/var存放经常变化的动态数据,包含多个重要子目录:
↳ /var/log存放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日志文件syslog, auth.log等。
↳ /var/cache应用程序的缓存数据
↳ /var/lib应用程序的状态信息和数据库文件/var/lib/mysql/
↳ /var/spool存放队列数据,如邮件、打印任务等。
​/run存放系统启动后的运行时临时文件,如进程ID(PID)文件、锁文件等,重启后清空。
​/srv存放特定服务的数据文件Web服务器文件 (/srv/www/), FTP资源等。

💡 记住几个核心原则

  • 一切皆文件​:在Linux中,硬件设备、进程信息等大多都被抽象为文件进行管理。
  • 权限管理​:不同的目录有不同的权限设置,修改系统核心目录(如 /etc, /bin, /sbin)需格外谨慎,建议使用 sudo并提前备份。
  • ​ Home目录最重要​:你的个人文件和配置通常存放在 /home/你的用户名下,这是重装系统时最需要备份的目录。

希望这份表格能帮助你快速建立对Linux系统目录结构的整体认识。

作者: oliver

全栈开发者与创业合伙人,拥有十余年技术实战经验。​AI编程践行者,擅长以产品思维打造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,如书签系统、Markdown转换工具及在线课表系统。信仰技术以人为本,专注氛围编程与高效协作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